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军就2019年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做好下半年工作作报告。
新华网发(杨吉 摄)近日,云南省保山市委书记赵德光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70年来,保山市城乡建设日新月异。保山中心城市建设如火如荼。
目前,保山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89.3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6.5%,并获评国家卫生城市,腾冲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城市称号。隆阳区大力实施工业聚集化。新华网发(杨磊 摄)同时,保山市还紧扣山水田园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开放创新之城的发展定位,制定出台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意见和建设山水田园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开放创新之城实施方案,全面落实《保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扎实推进现代化大城市建设。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赵德光说,保山市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高质量与高速度相统一,全力推动工业聚集化、农业规模化、城市生态化、旅游品牌化再提升。
新华网发(杜小红 摄)在打造绿色食品牌上,保山市充分发挥生物资源多样性和农业基础优势,优化组合各类生产要素,通过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需一体化、农文旅一体化、农科教一体化、政银险一体化,形成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分散农业向规模农业、弱势农业向优势农业、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迈进。龙陵园中园5GW单晶硅生产设备试运行一线两园产业聚集、开放创新平台初步完善。
保山虽然地处边疆,却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地方,一度是滇西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保山市还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创新主体聚集、创新资源聚合、创新服务聚焦、新兴产业聚变,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推动各类园区、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建设一批创新创业载体,汇聚人才、企业、技术、信息等创新资源,推动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具体分为三个阶段,即2020年出形象,2025年成规模,2035年达目标。保山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军说。
同时,完善口岸联检设施,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持续开展产品通关行活动,做大做强边民互市。目前,在全市38.95万贫困人口中,已有33.4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龙陵、昌宁两个县实现摘帽退出。
2018年10月,省政府批复同意《保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明确了山水田园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开放创新之城(简称三城)的城市定位,要求保山充分发挥保山市作为滇西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提升。通过深入挖掘保山历史文化内涵,建设历史文化精品工程,展示保山城市特色,树立保山历史文化名城形象。保山市聚焦硅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目标,着力打造水电硅材一体化示范区。在推进现代化大城市建设的工作中,保山市坚持统筹谋篇布局,确定发展目标。
中心城市文物遗迹得到较好保护,南方丝绸之路南亚廊道保山段资源研究与利用工作取得成果。近年来,保山市紧紧围绕建设山水田园城市的定位,依托森林公园建设,积极修复东山、西山的生态功能。保山市充分发挥生态、地质、地理、气候及旅游资源优势,按照一圈一环一线旅游发展总布局,推动全域旅游发展。赵德光表示,保山建设现代化大城市,就是按照山水田园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开放创新之城的定位要求,把中心城市建设成现代化大城市作为最具体的抓手、最有效的途径、最核心的引擎,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使全市从小城带大市向大双心引领转变,形成双心带动、全域共荣、城乡协调的新局面。
201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的战略决策,并要求保山走在全省前列。保山密支那经济开发区已与缅甸克钦邦政府签订了合作谅解备忘录。
依托坝区田园风光整治和保护控制,形成城田镶嵌、相拥共生的田园城市景观。一线即保山到缅甸曼德勒的交通网络,两园即境内的保山工贸园区园中园、腾冲边境经济合作区园中园和境外的保山曼德勒缪达经贸合作区、保山密支那经济开发区。
不仅如此,保山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区位优势、主动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后发优势、以51+4910+3等为标志的改革创新优势正变得越来越清晰,保山跨越发展前景可期、面临蝶变。2018年,园区完成非电工业投资75.66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45.91亿元,被列为全省重点培育的10个千亿园区之一。近年来,保山市围绕构建丝路永昌开放体系的目标,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积极构建保山到曼德勒之间的一线两园内外发展平台,推动保山在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中先行先试、走在前列。把保山工贸园区园中园、腾冲边合区园中园作为境内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把保山曼德勒缪达经贸合作区、保山密支那经济开发区作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点。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三个十坚持好十条标准:城市交通一体化、城市环境园林化、城市管理法治化、城市居民知识化、城市产业服务化、城市中心城区再造化、城市信息数字化、城市活动国际化、城市发展个性化、区域城市共生化。两个走在前列推进高质量跨越发展历史悠久、区位独特、文化厚重、资源富集、优美宜居一直是保山给外地游客最直观的印象。
二期8.97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已于2019年5月全面动工。保山中心城区昌宁田园风光保山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形成图片均为本报通讯员 吴再忠 钊思伟 龚祖金 张国君 摄老外游和顺近年来,保山市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把高质量跨越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扎实推进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努力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
新闻链接建设现代化大城市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到2020年出形象,中心城市达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保山市坚持找准发展规律,明晰建设路径。
我们将集中用3年左右的时间来打造,推动美丽保山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为建设滇西边境中心城市、现代化大城市奠定坚实基础。以中心城市建设现代化大城市带动全市城市发展,发展空间上是从易罗池时代迈向青华海时代,发展阶段上是从农业文明时代迈向工业文明时代,发展规模上是从农村分散时代迈向城市集中时代,进一步明确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理念和路径。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保山逐渐从开放末梢成为沿边开发开放的前沿。审时度势,保山市提出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推动保山高质量发展,确立到2035年把保山中心城市建设成为一座160平方公里的、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滇西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大城市的目标。赵德光坚定地表示。目前,两个园区均被纳入云南省重点支持的10个境外园区,列入中缅经济走廊早期收获项目。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保山要做成三件事情:即把水电硅产业做成千亿级的大产业,确保绿色食品有3个以上能做成百亿级的大产业,推动腾冲旅游产业进入云南省的第一梯队并做成千亿级的大产业。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把保山建设成为全省绿色能源开发利用主功能区、绿色食品规模生产主产出区、健康生活目的地消费主承载区。
赵德光介绍,保山市把建设现代化大城市作为当前及今后发展的奋斗目标,并以此来统筹谋划打赢三大攻坚战、打造三张牌等全局工作,既是保山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对保山发展要求的总抓手,还是保山人必须回答好的重大课题。围绕建设开放创新之城的定位,保山市坚持全面开放,对标新时代、放眼国内外,着力引进来走出去,充分发挥保山作为滇西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把保山建设成为联动周边、服务全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前沿城市。
保山市工信局局长刘志胡表示。保山市委书记赵德光说,保山提出建设现代化大城市,既是顺应城市发展的规律,也是满足保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是推进保山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最有力手段。
一线两园对跨越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完善。保山也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中缅人字形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处于昆明至瑞丽辐射缅甸皎漂、昆明至腾冲辐射缅甸密支那连接南亚两大国际通道的交汇点,具有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独特优势。保山建设现代化大城市,其时已至,其势已成。据介绍,下一步保山市将加快一线两园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扎实做好工贸园区物流园项目、保山曼德勒缪达经济贸易合作区二期项目、一线两园境内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申报、PPP项目入库及项目前期工作,不断完善园区功能配套、扩大园区发展规模。
深入开展旅游革命,全面实施旅游+行动,进一步提升一部手机游云南保山板块,推动旅游与医疗、康养、健身、休闲等全方位融合发展。依托三个万亩(万亩青华海生态湿地恢复工程、万亩东山森林公园、万亩农业观光园)、一河一路一带(东河生态廊道、大保高速保山坝区段生态廊道、东绕城高速绿化带)生态廊道建设及公园绿地建设,形成多层级、多形式连山通水的生态空间系统。
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其时。编制完成中心城市遗存遗迹保护规划,全面完成南方丝绸之路南亚廊道保山段资源普查工作。
第三阶段,到2035年达目标,中心城市建成规模160平方公里,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滇西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大城市。保山具有建设成为现代化大城市的空间、历史、文化、文明等基础,保山人民具有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智慧沉淀。